当考古遇上科技 | 遥感考古

时间:2023-08-01 20:39:07 来源: 哔哩哔哩


遥感考古是现代考古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考古方法,是从航天飞机、卫星、飞机等不同平台上运用摄影机、扫描仪、雷达等成像设备,获取考古遗址的影像资料;同时根据遗址范围内地表现状和光谱成像规律等的相互关系对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判定遗迹或遗址的位置、分布、形状、深度等特征,进行遗址探查、考古测量、古地貌和古遗址复原等工作,为考古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和传统考古勘探中的“洛阳铲”相比较,遥感考古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无损,更快速,也不容易受地理条件、天气现象影响。

什么是遥感?

遥感,即遥远感知,指的是一种远距离的、不直接接触物体而取得其信息的综合性探测技术。上世纪50年代人类航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我们得以从卫星平台上获取大量对地观测数据;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信息统计、图像分析的基础。

古代遗址在茫茫大地上寻找起来往往十分困难,仅仅依靠地面的田野考古,即使花费几年的时间,也很难精确地确定其位置及范围,而利用遥感考古则可能达到目的。


【资料图】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探测时,飞机或卫星上会搭载各种遥感装置,从空中的不同角度俯瞰地面,感知人类肉眼无法感知的电磁波谱,从而使得考古学家能够识别植被、土壤及其他环境要素的细微改变,用以揭示次地表的考古目标。例如:可以将地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遗址、遗迹,通过“解释图标”加以识别,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图像处理,最终给到考古工作人员一定量的图像资料。

遥感就像“千里眼”一样,在高空中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认识。

遥感考古中获得的图像如何解释?

01  植被颜色

植被颜色浅可能是古城墙、古道路、村落遗址,因为这些地面压力大于其他地方,土壤中水分较少,故而农作物早熟、植被颜色浅。

植被颜色深可能是古代沟渠、灰坑,因为这些地方积水较多、土壤虚松,水分含量较高,农作物生长肥沃,所以植被颜色深。

02  土壤颜色

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土壤在长期使用中,会混入很多杂质;废弃后,风沙尘土,有机物慢慢被埋没,结果使其土色与周围颜色不同,或深或浅,这种情况则推断该区域过去可能是道路、沟渠或洞坑。

03  地表高差

受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多数遗址存在风化现象,导致遗址利用传统田野考古方法难以辨别。利用遥感考古手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处理后,可发现地表的高差,这种高差在经过处理的图片上较为明显,可用来推断遗址的性质,通常可能是坟墓、城墙断垣或堤坎。

近年来,伴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考古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应用,“遥感考古”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遥感考古能够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利用多种地面信息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考古遗址作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速度快、周期短、方法灵活多样,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为考古研究提供科学而合理的依据。遥感技术应用于考古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为发掘文化遗产、弘扬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但遥感技术只能探测出“异常”信息,在缺少基本参数的情况下,还必须依靠传统的考古方法来达到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的发展将会越来越细,多学科相互配合是今后考古工作的趋势。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